本文“中级社工2017年《社会工作实务》考点:残疾人社会工作”,跟着出国留学网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第七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复习引导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围绕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和相关组织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残疾人服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与增能理论、优势视角等相关理论以及实务的通用过程、医院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等章节结合,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并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
本章往年出题情况:2008年1题;2011年1题;2013年1题。
考点一: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基本需求
本考点是开展残疾人服务的基础,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案例描述分析服务对象需要的能力,考生应结合实际了解本考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本考点知识内容在新版教材中做了较大的调整,考生要结合残疾人的具体情况来掌握其需求及问题。
1.残疾人权利和基本需求
根据《残疾人权利公约》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残疾人保障法》和《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规定,残疾人应享有平等、不受歧视和在法律面前获得平等权利:享有健康、就业、受教育和无障碍环境的权利:享有参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权利等。具体来说,包括: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和环境友好权。
2.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残疾人问题实质上是残疾人平等的公民权得不到实现的问题。
(1)物质层面的困难。包括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医疗困难等。
(2)精神层面的困难。这主要是指残疾人在心理上的压力感。
传统中国文化的孽缘论和“污名化”的残疾文化对残疾人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情感变化和心理负担,并在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陷入困境,也包括残疾人家庭的长期照顾者所常感到的孤独感、焦虑感和无奈感等。
(3)社会交往的困难。由于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弱势直接导致其社会交往的困境。社会参与机会少,甚至有时候不得不放弃参与.婚恋困难。
考点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本考点的知识内容在新版教材中做了全面的修改。考生应结合残疾人群的特殊性,来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特点中所呈现出的理论、功能发挥和实务前提的特殊性,在理论知识扎实掌握的前提下培养理解和融合贯通能力。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促进残疾人平等的社会参与,实现残疾人体面工作和尊严生活,推动残疾人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观念,全面提升素质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达成“共建、共享、共融”的具有亲和力的文化,从而提升人类整体的生活质量。
1.理论视角的特殊性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具有特殊性。考生需要掌握的是残疾发生上的社会代价论、残疾康复上的社区照顾理论和残疾融合上的社会网络理论。
(1)社会代价理论。该理论认为残疾的发生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然付出的代价。无论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来看,残疾人和伤残都是与人类社会共存的。
(2)社区照顾理论。该理论强调残疾人是社会上的困难群体,需要通过社区照顾服务。提供在社区的正式服务与非正式服务。提升残疾人“独立生活”能力。
(3)社会网络理论。该理论注重从系统论角度来分析人与人之间关系.强调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应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功能发挥的特殊性
(1)微观层面:主要是针对残疾人个体的微观服务。包括为残疾人提供直接的物质性帮助为残疾人提供能力建设的支持服务。
(2)中观层面:主要涉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组织层面。包括推动残疾人社会组织和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的发育:推动社区性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的发育。
(3)宏观层面:涉及政府政策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包括推进残疾人社会政策的变迁:增加社会资本,形成“亲和力”的残疾人文化。
3.实务前提的特殊性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中一个较大群体,由于其自身缺陷和社会环境阻碍,常常无法获得平等发展机会,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也直接导致了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前提的特殊性,包括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更加注重残疾病患应该得到长期的照料;更注重社会资源的整合,更重要是激发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潜能;更注重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能力,强调残存功能的发挥。